查看原文
其他

开车进故宫:规则面前没有“撒欢儿”特权

孔方斌 环球网 2020-01-20

2020 Happy Lunar New Year


环环这么可爱,不加个星标吗?


人们的愤慨,在于600年的故宫早已不是封建特权的私产,却依然有人试图破坏这样的共识。



“赶着周一闭馆,躲开人流,去故宫撒欢儿。”微博上的一句话与太和门广场的奔驰合影照,让“露小宝LL”成为网民口诛笔伐的对象。尽管故宫博物院作出回应,承认开车进入故宫事件属实,并向公众诚恳致歉,尽管“露小宝LL”在回怼网友是“柠檬精”之后删除了微博,但引发的舆论并没有平息。

 

无独有偶。随着该事件的曝光,许多网友又搜出很多开车进故宫的社交网站上的照片,其中不乏各种豪车。联想到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师傅们,为了保护故宫的地砖,每天在院子里都是骑车或步行。而这场“我在故宫开豪车”的闹剧,让网友们感慨:“一边是小心翼翼地保护,另一边是肆无忌惮地糟蹋,天壤之别。”人们的痛心,在于我们珍之重之的国家文物和文化尊严受到了侵犯;人们的愤慨,在于600年的故宫早已不是封建特权的私产,却依然有人试图破坏这样的共识。

 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公众的追问不无道理。为什么闭馆日仍有游客能够进入?为什么2013年初故宫全面实行开放区内禁止机动车驶入的规定后,竟有人可以开着大奔游览?这是管理的漏洞,还是特权的恣意?面对网上各种猜测,故宫还需一查到底,给公众一个交代,否则规则失守,只会衍生破窗效应,最终形成难以挽回的信任危机与形象危机。

 

规则的生命力取决于所有人的敬畏程度,也取决于制定者的维护力度。规则就是铁律,绝非于我有利就遵守,于我不利就变通。如果任由变通的风气大行其道,规则的刚性就会被切得七零八落,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;规则不是弹簧,绝非松一阵紧一阵,不是“关系”可以疏通,不是“金钱”可以买通,如果任由规则出现缝隙,只会堤溃蚁孔、气泄针芒,规则便无公平可言。应当说,规则面前,人人平等,任何人都没有“撒欢儿”的特权。

 

开车进故宫事件,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教训,还有人们再次树立敬畏意识、故宫全面排查管理漏洞的契机。规则的破窗,从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。其中,既有当事人对文物的尊重缺失,对制度的敬畏丧失;也有管理者防线的退守、责任的松懈,甚至是对潜规则的服软。故宫IP越是做大,公众越是喜爱,也越要加倍珍惜。不仅仅是公众,要强化文物保护的理念与行动,更应该强调的是,故宫管理者要拧紧规矩的发条,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查漏补缺,防止破坏文物、侵犯文化尊严的事情再次发生。

 

600年的故宫历经岁月沧桑,不再是封建帝王的象征,也不是一己私欲的炫耀场所,而是全国人民的文化瑰宝、世界文化的遗产。在敬畏意识下,故宫进行保护性开发、保护性展示,游客进行保护性参观、保护性接近;在规则意识下,呵护文明共识,维护文保秩序,捍卫制度刚性,这才是我们捍卫的文化尊严。


人民日报评论微信截图



新华微评:故宫地砖岂能被特权碾压


最近,“大奔开进故宫”事件引发广泛关注。尽管故宫方面承认开车进入故宫事件属实,并向公众诚恳致歉,但人们的心头还有不少疑虑待解。故宫的管理维护有相关制度和规则,一些人竟然可以在闭馆日堂而皇之驱车游览,如此任性行为,给文物安全带来了风险,更散发着一股特权的味道。


历经600年风雨沧桑,故宫已经成为人民的文化圣地。因为爱之深,所以责之切。公众对“故宫开大奔”事件高度关注,恰恰说明人们何其珍视公平正义和文化遗产。但愿故宫和有关部门拿出“修文物”的认真与担当,对这一事件进行彻查,堵塞漏洞、加强管理,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,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。


新华视点微博截图


此前报道:


· 闭馆日,开大奔进故宫撒欢儿?


· 故宫道歉了,为何网友不买账?


· 胡锡进:在故宫炫特权被揪出来“示众”,这是对所有机构的警示


· 女子开奔驰进故宫后续:有朋友称车是借她的,但事实蹊跷


· 有开车进故宫的人,自己出来解释了


来源:人民日报评论、新华视点微博

往期回顾


长按关注,

您就是环环的衣食父母



觉得不错,就点在看哦~!    ↓ ↓ ↓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